第126章 一个比开挂还要恐怖的男人! (第1/2页)

加入书签

公元1077年3月,苏轼刚调任徐州知州,就遇到一场大天灾。

黄河在曹村决口,使梁山泊泛滥,南清河水溢出故道,洪水汇聚在徐州城下,城墙即将被洪水冲毁,不少富有的百姓争相出城躲避洪水,在这人心惶惶的时候,苏轼掷地有声的说道:

“吾在是,水绝不能败城。”

苏轼以身作则,积极组织抗洪,带着百姓们修筑堤坝,每天滚的一身泥水,洪水不退,家门不入。

有苏轼的表率,哪怕水势还在上涨,官、兵、民士气高涨,共同抗洪,筑起东南向长堤,起于戏马台,止于城前。

等防水堤刚修好,洪水便冲入城门,幸好及时被大堤拦截,避免了一城伤亡。

这一次大水,这一次筑堤,保住了徐州城和数万民众,也载入了史册。

抗洪是一场与大自然的较量,与时间的赛跑。

别说古代了,现代抗洪都不敢说万无一失,在一千年前,难度更加大!

不过老天爷并没有放过徐州和苏轼,洪水退却的第二年,徐州又发生了严重旱灾。

苏轼组织人员踏勘水源,征集民夫,修筑池塘、水库,采取多种措施,解决灌溉用水问题。

等到苏轼调离徐州时,徐州成千上万的百姓拎着自家最好的食物和酒来送他。

即便一千年过去了,徐州人至今感念苏轼的治水与爱民事迹。

在百姓的口中,苏轼似乎从来没有离开过,他永远是百姓口中的苏徐州。

随后,苏轼辗转湖州、御史台监狱(乌台诗案)、黄州、常州、登州,到了公元1089年,苏轼出任杭州知州。

(苏轼贬谪路线图)

那时的杭州并不如现在美丽。

西湖因长期未疏浚而淤塞过半,湖泊干涸,长满野草,如果再不治理,二十年后将不复有西湖。

钱塘六井早已荒废,人们无净水可饮。

苏轼上奏朝廷,发动二十万民工挖淤泥、除葑草,挖出的大量淤泥筑成一条横穿西湖南北的长堤,也就是现在的苏堤。

“三潭印月”和“苏堤春晓”也都是在那次的水利工程中诞生的。

杭州治水后,苏轼又被调离到颍州,担任颍州(现安徽阜阳)知州期间,苏轼调动一万多民工,在颍州西湖展开了宏大的水利工程。

随后又为广州设计了我国最早的自来水工程;

更多内容加载中...请稍候...

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,若您看到此段落,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,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、畅读模式、小说模式,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,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!
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!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,请尝试点击右上角↗️或右下角↘️的菜单,退出阅读模式即可,谢谢!

↑返回顶部↑

上一章 书页/目录 下一页

言情小说相关阅读: 开启俩世界 群众官念 天帝体验卡 千万主播和他的杀手助理 插翅难逃,又被疯批世子逮回去了 七封婚书,你带回来一群! 高武:执掌时空的神 江湖往事:最后的枪声 和离前我重生了 快穿,开局虐渣宿主搞得一手好事 快穿之宿主强制逃离 修真弃少归乡传 穿成状元夫人后,每天都在想和离 末世自曝后我掉进了年代文 大将军,皇后娘娘又跑了 不当魔尊后还是栽了 宝贝别哭,今晚就家法伺候我 糊咖女明星,葬爱女神经 渣尽四海八荒,遍地都是修罗场 你好!君先生